台北逸仙公園位於台北車站附近,下午抽空去看看,因為那兒也是台北少數有梅花的公園,民國2年(1913年)國父曾拜訪台北,下榻於位於此地的旅館「梅屋敷」。
有關國父到訪台灣的記錄,我找到這篇報導(http://forestlife.info/slide/s345.htm)
「逸仙公園」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與市民大道口,是一座迷你型的都會公園,裡面有一棟歷史建物「梅屋敷」,因孫中山先生曾在第二次來台時住過,因此被改設為「國父史蹟紀念館」。孫中山先生首倡國民革命,創建中華民國,開亞洲民主政治之先河,因此被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,在領導革命四十年間,曾三次來到台灣。民國二年八月,二次革命失敗,孫中山偕胡漢民先生離開上海前往廣東,商謀再舉討袁之師,行抵馬尾,獲知粵局有變,乃轉來台灣,是其二次來台,當時下榻之處即為禦成町(今台北市中山北路與北平西路口)之「梅屋敷」旅館,並親筆為旅館主人大和宗吉題書「博愛」二字,作為紀念。孫中山先生此行過台,當時的日本台灣總督曾派人接待,然警衛森嚴,外人知者甚少,僅與少數台籍國民黨員晤面商談,在居留數日後,孫中山先生即赴基隆搭輪前往日本,籌組中華革命黨,繼續從事討袁革命運動。
建造於1900年的「梅屋敷」是一棟約五十坪的長方形建築物,屋頂覆蓋著老式暗黑色文化瓦,屋簷與雨淋闆緊密結合,四周植有矮梅樹,幽靜清雅,是一座傳統典雅的日式木造建築,日本戰敗後,國民政府接收台灣,遂以「梅屋敷」原址改設為「國父史蹟紀念館」,以作永久紀念。1983年,因臺北市鐵路地下化興工,史蹟館遭搬遷,現史蹟館位置乃為原址北方約五十公尺處。採用整舊如舊方式遷建後的紀念館,面積約在一千坪左右,除原來的「梅屋敷」歷史建物外,並擴建池塘庭園及迴廊,以假山曲橋點綴其間,更增添中式庭園之美,使原本隻有一館一亭的配置,擴充為一座小型紀念公園,取名為「逸仙公園」。目前紀念館內陳列孫中山先生當年用過的茶幾、手稿、史料與照片等文物,紀念館外則遍值松、竹、梅及杜鵑等花草,加上碑亭、池塘、迴廊、曲橋等庭園造景,整個園區除了清幽雅靜,更令人發思古之幽情,實為繁忙喧囂都市中的一處綠洲。( 載自園區解說文稿 )
今天下午去時,梅花已經接近花季末,二月去應該可以看到滿樹的梅子,不過今天有看到白鷺鷥飛撲抓魚並吃下肚,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畫面。